高中语文必修3《师说》教案

时间:2025-04-04 23:37:50
高中语文必修3《师说》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3《师说》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2、掌握、积累文言文常用实词和虚词,熟记文中通假字,进而疏通文意。

能力目标:

1、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明确结构。

3、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4、理解文章的语言特点。

情意目标:

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点

1、掌握、积累文言文中常用实词和虚词;

2、疏通文意;

3、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教学难点

1、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2、理解文章的语言特点。

课外作业

1、结合注释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并熟读成诵。

2、整理课后习题。

3、完成《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授课主要内容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用《论语》中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一: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1、文学常识简介:(学生答,教师补充)

韩愈(768一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四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韩愈著有《昌黎先生集》四十卷。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师说》是针对时弊而写,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老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突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具有进步意义。

2、解题:

板书课题。指出题目不是“说说老师”的意思。“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刚才说过,当时社会风气不重视从师之道,认为从师学习是可耻之事。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

三、出示学习目标二:

掌握、积累“师、传、道、受、惑、贱、圣、愚、群、足、攻、经”12个文言常用实词;

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

学习本文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受(授)、不(否)两个通假字。

进而疏通文意。

在预习的基础上读通课文,读准字词。

1、疏通文意,掌握实词与虚词。

2、帮助学生归纳:

A:一词多义

B: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古之学者古:求学的人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

小学而大遗古:小的方面学习今:小学校

C:讨论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

(1)师

找出课文中出现的师,并说说它的不同含义:

①作名词,有三种情况

作“老师”讲古之学者必有师

作“专门技艺人”讲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作“姓”讲孔子师郯子……师襄

②作动词,有三种情况

A、作“学习、效法”讲:

吾师道也(“师道”,动宾关系)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高中语文必修3《师说》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