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致橡树》教案设计

时间:2025-04-24 20:16:23
2022舒婷《致橡树》教案设计(通用10篇)

2022舒婷《致橡树》教案设计(通用10篇)

《致橡树》是舒婷创作于1977年3月的爱情诗。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作为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致橡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自明的。 作者通过木棉树对橡树的“告白”,来否定世俗的,不平等的爱情观,呼唤自由,平等独立,风雨同舟的爱情观,喊出了爱情中男女平等,心心相印的口号,发出新时代女性的独立宣言,表达对爱情的憧憬与向往。

一、教学目标

1、品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

二、方法指导

欣赏诗歌要在诗人设置的意境中品味把握意象,而品味又离不开朗读,诗歌欣赏必须要反复朗读,通过对意象、音韵、节奏的反复品味,逐渐悟出诗中情感,为共鸣打下基础。所以鉴赏诗歌要:抓意象,品情感;析语言,赏技巧;联社会,悟哲理。

三、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爱情的诗句,看谁搜集得多。

2、初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四、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这个环节主要是创造气氛,奠定情感。传统的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导入,现在由师生集体完成。主要是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或撰写的爱情格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展示学习目标

1.品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

(三)、整体感知:通过多媒体示范朗读和学生自己品读,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歌。

我设计了三道题目

1、解释题目,并把题目补充完整。

2、找出诗中出现的人称代词,并说出分别指代什么。

3、找出体现抒情主人公感情变化的关键句,并给诗歌划分层次。

(四)、合作探究

每一诗节围绕意象和象征手法各设计了两个问题

第一诗节

1、作者在这一诗节中使用了哪几个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具有什么特点?它们分别象征什么样的爱情观?

2、这一诗节在语言表达(修辞、表现手法、句式等)上有哪些特点?

第二诗节

1、作者在这一诗节中是用哪两个意象来表现爱情观的?

2、概括作者认为的伟大爱情的内涵。

(五)、拓展延伸

通过合作探究,学生明白了橡树和木棉分别象征着男性和女性,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诗人希望追求的爱情关系。而这种平等、独立、相互依存、同甘共苦的关系就是伟大的爱情,这种爱情才会坚贞不渝,真正的爱情应该是不仅爱对方的外在美,而且爱对方事业、精神、品质等在内的内在美。在此理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三道拓展延伸题:

1、诗人向我们表达的是一种爱情观,而当代人对爱情的诠释还有多种观点,有人希望爱得腾云驾雾,爱得天翻地覆,爱得轰轰烈烈,爱得模模糊糊;有人歌唱在爱的路上牵手走过春夏秋冬,在相敬如宾中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爱其所爱,无怨无悔,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感受。并说说你怎样看待校园爱情。

2、“诗有百解”,“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是说对诗的理解往往角度不同,其感受也是不同的。你对本文的主题还有哪些理解,说说你的看法。

3、 既然木棉向橡树表达了自己的心声,那么,橡树听了这些,会有何感想呢?假如你是那棵橡树,你又会向木棉说些什么?请以《致木棉》为题,写一首诗或一篇短文。

第一题重在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告诫学生高中阶段主要任务是学习,不要涉足校园爱情。关注的是学生的情感教育及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题关于诗歌主题的引申,主要培养学生的深入思考能力。“第三题重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提倡读写结合,“假如你是那棵橡树,你又会向木棉说些什么?”问题设计也非常有吸引力,学生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学生应该能写出很多佳作。由于时间关系,我将这个小练笔作为课后作业。

(六)、欣赏苏芮的《牵手》,体会真正的爱情。

五、课后作业

既然木棉向橡树表达了自己的心声,那么,橡树听了这些,会有何感想呢?假如你是那棵橡树,你又会向木棉说些什么?请以《致木棉》为题,写一首诗或一篇短文。

  舒婷《致橡树》教案设计 篇1

一、导语:

爱情是人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尽情歌颂的事物,“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便是古人留下的表达爱情的千古绝唱。虽然爱情这一主题亘古不变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爱情观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看看她在这里表达的是怎样的爱情观。(板书课题、作者)

二、教师简介作者:

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烟》,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一九七九至一九八○年全国优秀诗歌奖,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她与同时代的北岛、顾城都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是诗人用一种内心独白方式表达新型爱情观的诗歌。

三、教师解题:

致:向对方表示礼节或情意,有倾诉、表白之意。

四、让我们静听来自诗人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吧。

1.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气、语调和重点字词的读音及诗的写法)

2.指名读。(教师作诵读评价、指导)

3.齐读。(教师板书重点字词)

五、教师提问:

此诗中出现了三个人称代词,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指出各指代什么?

生齐答:“我”指木棉,“你”指橡树,”我们”指木棉和橡树在一起。

六、分析诗歌:

1.师问:此诗阐述的是一种新型的爱情观,诗歌从什么地方开始阐述的?

生答:不这些都还不够。

2.师问:“不”,是个否定词,它否定什么?

明确:否定旧的、传统的爱情观,有否定就得提出肯定的东西,从这里引入崭新的爱情观。

3.解读第一层:

(1)集体朗读第一层。

(2)师问:诗人在这一层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

明确: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①攀援的凌霄花

它是一种藤本植物,没有直立的茎,但它为追求高贵的地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顾一切向上爬,完全置身的人格尊严不顾,借橡树来证明自己价值的存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是一种“极力攀附”(板书)的爱,夫贵妻荣。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给以否定 ……此处隐藏16413个字……p>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人吟唱它的美好,写下了隽永而感动的诗句:“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情意绵绵、含蓄蕴藉的诗句让我们对美好的爱情充满了浪漫的憧憬。但爱情必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带来柔情蜜意的同时,也会伤及灵魂深处,那么如何处理爱情、建立正确的爱情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赏读当代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也许会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

二.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龚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石码镇,当代女诗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今在福建文联工作,她的诗集有: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等,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获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作奖。

三.整体感知

1.伴着音乐放全诗的影音文件,教师范背全诗。

(解说:教师有感情地范背,便于学生进入诗的氛围,奠定理解、感悟的基础)

2.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与节拍。

四.具体研习

1.集体朗诵诗歌的第一层(1—13句):学生思考:本部分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这些意象有何特点?诗人通过哪些词语来表明自己的态度?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明确:诗人用“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等意象来表情达意,这些意象均表现出完全的依附或一厢情愿式的无偿付出自己的特点。诗人用“不像”、“不学”、“不止像”等词语表明自己的态度,表现诗人对旧的观念、旧的伦理的强烈否定和坚决反叛,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的角度出发,利用诗中的意象,为自己争取女性尊严、独立地位,人的价值的抗争决心跃然纸上,这义无反顾的决心,似一声惊天动地的呐喊。

2.找一位同学朗诵后半部分,然后讨论:诗中的“木棉”和“橡树”有何深刻含义?

学生讨论后明确:诗人运用象征手法,以橡树、木棉分别象征男性的阳刚和女性的阴柔,橡树的“铜枝铁干”,木棉的“红硕的花朵”,正是阳刚和阴柔的具体形象,所写的“木棉”的热烈、温情、柔韧、美丽就是女性的阴柔之美,而“橡树”的昂扬、坚毅、果敢、强壮,就是男性的阳刚之美,二者各具特长,又各展风采,二人即相知相恋相依,又独立、平等、互相尊重,表达了诗人共建新型的现代爱情价值观念的愿望。

3.细读文章后半部分,揣摩作者所表达的爱情观是怎样的?

经教师点拔后明确:诗人以独白的口吻,表现女性作为独立个体的反思,她不是以单纯的容貌和柔情取悦对方,成为对方的陪衬和点缀,而是并肩携手、互尊互重、互敬互爱、自由平等、心心相印,一起同甘共苦,在思想情感和形体上达到完满的结合,即追求同一的生活信念、人生理想,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这样的爱情才是真正崇高伟大的爱情,才会“终身相依”永不分离,诗人在冲破传统爱情观念的同时,洋溢着一种强烈的现代意识,流贯着新时代的特征,诗人所向往并为之讴歌的爱情,乃是人格独立,地位平等、互不依附,而又在祖国的土地上坚持各自的岗位,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共同战斗而凝结起来的爱情,这样的爱情才是崇高的、伟大的。

4. 总结拓展引导:

诗人对爱情的要求和憧憬,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婚姻关系理智、冷静的思考,流露出一个现代女性内心的期待和渴望,它是中国女性关于爱情理想和人格理想的宣言。她摒弃金钱和权势装饰的虚假情爱,以及女性对男性的依附,追求的是独立的人格和自我的价值,虽然全诗情调温婉,但却锋芒潜藏、尖刺直指陈腐的爱情婚姻观,令无数青年读者倾倒。同学们,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要选择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但我们一定要把握好爱情的舵,假使一种爱情不能使一个女性的人格更趋健全、完美,那么此种爱情并不是称道、健康的。优美的爱情要求我们不断汲取养分,不断强壮、完善自己的筋骨,找到灵魂的皈依一份幸福的爱情就会在不远处等着你。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五.课堂练习

阅读舒婷的《神女峰》,思考文后问题。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地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行云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天上来鸿

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1)“神女峰”在这里只代表一座山峰吗?

(2)分析“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和“心真的能变成石头吗”两句的含义。

(3)分析最后两句诗的深刻含义。

参考答案:

(1)“神女峰”还代表守望、忠贞、温情和承诺。

(2)作者认为,当这种自发个体的真情实感被封建伦理固定成为每一个思妇都必须恪守的道德准则时,美丽的梦就变成了忧伤,人就变成了石头。把活生生的人上升为神,以神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的人,这是荒谬的,压抑人性的。

(3)弘扬人道主义情怀和人格的觉醒,只有用人的尊严和价值作为标准,才是判断文明和进步的真正准则。

六.布置作业

(1)写一篇简短的评论,阐述你的爱情观是怎样的?能否结合社会现状来谈?

(2)熟练背诵全诗。

【励志故事】

你战胜困难一次,就更强大一次

日本著名企业家土光敏夫,在中学时参加学校组织的一项一百公里徒步训练。对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来说,这种活动的艰苦性是可想而知的。走了两天,他的脚就打起了血泡。曾有许多次,他都想停下来躺在地上。但是,每当有这样的念头,他耳边就有一个声音在提醒:躺下去便是懦夫!打起精神,走下去!于是,他咬牙挣扎着继续前行。不仅如此,他还鼓励大家咬牙坚持。一些体弱的同学支持不住,累倒了,他还背他们一段路程。渐渐地,他感觉自己已经适应了这种艰苦的跋涉,身上背的东西也似乎轻了许多。

土光敏夫后来担任有“财界总理”之称的日本经团联会长职务。他说:“我之所以在以后做事能不半途而废,关西中学的长途步行给我的启示最大。我知道:面对困难,人唯有迎接挑战而不是回避挑战,才会有真正的成长。你战胜困难一次,就更强大一次。”

【点燃思考】

成长正如蝉蜕,过程是痛苦的,但是没有这份蜕变,就不会有力量的增强,更不会有新生。

【每次金句】

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

《2022舒婷《致橡树》教案设计(通用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